名字的故事名人
【求一个名人名字的故事】
施耐庵原名施端彦。他创作《江湖豪侠传》时,写到“石秀智杀裴如海”一章,感到笔不流畅,难于卒章,于是弃笔掩卷,不愿再写下去。友人得知此事,给他讲了一个和尚潜心念经、端坐庵内30年,居然把木鱼敲了个深坑的故事,对他颇有启迪,便写了“耐庵”两字贴在书房,作为座右铭,告诫自己潜心创作。以后他干脆更名耐庵。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一次,他去喝喜酒,因穿长衫未穿绸衣而受冷落,又因想进学堂深造,却苦于无计筹措学费,于是深感窘迫困厄,世态炎凉,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从此改名叫徐悲鸿。
文学大师夏衍,本名沈乃熙。1935年,党的上海“文委”受到国民党的破坏,夏衍寓居徐家汇一位同学家中。利用这段时间,他写下小说《泡》,第一次使用夏衍这个名震文坛的笔名。夏衍是他的父亲字号“雅言”的谐音。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有一次他读了李煜《乌夜啼》末句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后,醒悟到时间如流水,切不可让它在叹息中白白流逝。于是改名张恨水,作为对自己一生的鞭策。
李四光原名李仲葵。他在14岁时便以优异成绩获准公费留日,在填写登记表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了姓名栏内。由于表格不好换,他急中生智,将“十”字加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四”字却无法再改。但是叫“李四”这名字不好听又没有意义。怎么办?他一抬头,看到中堂大匾上有“光被四表”几个大字,便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加上一个“光”字,后来便叫李四光。
陶行知原名陶文俊。他年轻时崇尚“知是行之始”的哲学思想,改名陶知行。后来,他通过实践领悟到“行而后知”才是真理,于是又改名为陶行知。
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受《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启发,22岁时改名王朝闻,表达自己寻求艺术真谛、探索人生真理的精神老舍名字的由来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是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巴金名字的由来
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高士其名字由来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客高士其,原名高仕镇。后来他把q仕h字去掉入旁.把_镁.一字去掉金旁,改名为士其。有人间他为什么要改或这个名字,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举‘I在当时权势和金钱高于一切的旧社会里,高士其的改名足见其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
名字的故事名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