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的设计意图
【数学二年级优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二年级#导语】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篇二】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篇三】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合理存款》教案设计三篇】
【#教案#导语】《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篇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学会优化存储计划。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到银行日常办理的一些业务,和存储的相关资料
师:请问大家有去过银行吗?(有)
师:我们一般去银行会做什么?(存钱、取钱)
介绍两个实例,张先生和李先生都分别存了20万进银行,存期都是三年,三年后张先生获得本息共23万,李先生获得本息共21.5万。并进行提问: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能快速的说出是因为利息不同,
此时老师追问:为什么利息会不一样呢?(存款的种类不一样)
由此引出存款的种类不同,利率不同,到期所获取的收益也不同。
【设计意图:1、把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本课教学内容,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生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2、通过成年人的存款经历,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习趣味性。】
二、复习
如何计算利息,并说说影响利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轻易的能回答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三个因素都能影响利息的多少。
【设计意图:1、回忆利息的计算公式,为下面计算利息作铺垫。2、利率影响了利息的多少,突出选择存款类型的重要性。】
三、新授
1、直接出示本课的主题图,并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材料。
生1:我准备给儿子存一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
生2:怎样存款收益呢?
生3:现在有一种教育储蓄存款,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并且教育储蓄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生4:购买国债也免征利息税。
2、知识梳理,找到条件与问题。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条件?
本金:10000元存期:6年用途:子女教育问题:怎样存款收益?
【设计意图:梳理题目的条件及问题,为学生判断选取存款方式提供有力的证据,让生更加了解目标,并进行解决本课问题。】
3、解决问题
(1)定期存款
教师要提醒学生,这些钱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都用不上。所以让学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选取合适的存款类型。(学生便主动放弃选用活期存款)
此时教师出示银行利率表:并跟学生介绍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较低,而且还要征收利息所得税,不划算。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定期存款吧!刚刚都已经通过主题图得知存期是六年,那这六年可以怎么分配呢?请同学们根据银行利率表来分配一下存期,可以怎样存。
一个学生回答以后,其它都已经知道怎么思考分配存期,便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并提醒学生,定期存款也是需要征收利息税的。
学生算完以后,进行汇报,并选取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2)国债和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
师:刚刚我们还了解到,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还有国债和教育储蓄。
出示教育储蓄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仔细阅读,了解一年和三年按照定期的利率进行计算,六年的按照定期存款五年期的利率进行计算,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
国债:
教师出示国债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国债,知道国债是一种国家发行的债券,它也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是多少,并知道国债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的利率还要高,而且国债也是免征利息税的。
定方案,算利息,比较后选取存储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
老师巡视课堂,看学生定下了那些存储方案,并进行计算指导。
小组汇报方案,并说出本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分别是多少。
最后老师把所有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列举出来,并让学生选取的存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四、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如何存款
师:那怎样的存款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呢?是不是利益越大就越好呢?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此时出示本科课题“合理存款”)
此时师再举简单例子1:如果只有10000元,而且生活还有用钱的,能不能直接把钱全部存定期6年?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明。简单例子2:如果有100000元,平时不怎么用钱的,能不能拿10000元存进银行进行定期存六年?
最后总结:合理存款,并不是利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选择最为符合自己的存款类型才是最为合理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研究的内容是“合理存款”,不单单是要存款,关键在于存款的合理性,除了选择存款的种类和合适的存期,存款的前提和存款目的也是合理存款需要考虑的因素,让生了解合理存款并能真正的做到合理存款】
篇三
【学习目标】
1、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3、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明确问题:
1、阅读P110—111内容
2、活动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3、本金是多少?可存的年限是几年?资金用途是什么?
二、收集信息
1、课本中提供了几种储蓄存款形式?
2、哪些储蓄存款形式不需要缴纳利息税?
3、调查定期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
☆友情小提示:购买国债
07年国债年利率
三年5.74
五年6.34
(1)年限:3年期和5年期
(2)利率(右表)
注意:这个不要交税哦!
三、设计方案
(1)选择定期储蓄存款的话有哪些方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存期
到期利息利息税最后收益
(2)选择教育储蓄存款以及购买国债的方案有哪些?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其它存款方案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最后收益
四、选择方案
哪种存款方案收益?到期后共取回多少钱?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分组讨论的设计意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