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吃亏的人往往吃不了亏
【一点亏都吃不得的人是怎样的人?】
这种人称之为“铁公鸡”。下面介绍一下铁公鸡:
1、吝啬
铁公鸡,一词常见于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2、典故
“铁公鸡”出处难以考证,但清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
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后来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3、故事
古时候有个十分小气的人,他的衣服总是破了补,补了又补,从来舍不得做一件新衣服穿。他吃完饭之后,总要把碗舔了一遍又一遍,一粒饭都舍不得扔掉。
村上有人结婚,家家都要送些礼物去祝贺,每次他送的礼物总是最寒酸的,其实他家并不穷。
有一次,村上一个人得了急病,请了大夫来看病,大夫开完药方之后说,这味药在煎的时候要两根七寸长的公鸡毛做药引子。可是病人的家属找遍了全村都没有找到大公鸡。忽然有人想起他家每天都有一只公鸡打鸣,叫声很大,想必他家里有一只大公鸡。
病人的家属来到他家后,果然看见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啄食。非常高兴,便向他说明了来由,可是他一听要拔他家公鸡的毛便十分不乐意。在病人家属的再三请求之下,他才说:“这样吧!病人要吃鸡补养身体,我这只鸡也正想要卖出去,你们就出五钱银子把鸡买去吧!”
那家人没有办法,只得花五钱银子买走了那只大公鸡。其实,在市场上买这样的鸡连二钱银子都不要。后来,村上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都说他家的鸡像铁公鸡一样,一根毛都拔不下来。
以上内容参考:-铁公鸡
【俗话说“吃亏是福”,有哪3种亏不能吃,吃了反而是祸?】
俗话说“吃亏是福”,但是有3种亏不能吃,吃了反而是祸。常言道“吃亏是福”,很多人将这四个字挂在墙上用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古人云: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一个人在吃亏的同时,其实已经在开始得到,得到什么呢?得到平安与福气!
吃亏是福,有个很著名的典故:郑板桥在当官的时候,老家有亲人和邻居发生冲突,对方还告到了官府,都说官官相护,所以郑板桥的家人送去一封急信,想要郑板桥和县太爷打个招呼,免得官司输掉。郑板桥收到信后回了“吃亏是福”四个字,并劝说家人主动让步息事宁人,而对方得知此事以后,也感到很过意不去,两家从此重归于好,留下了一段邻里和睦的佳话。
身处俗世,懂得吃亏是福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格局的人,吃亏不是愚蠢,也不是胆小,而是智慧和度量,但是,并非所有的亏吃了都是福气,有三种亏其实是“祸”,吃了不仅不是福,反而有可能招灾惹祸。吃亏是福。并不代表所有的亏都要吃,也不代表所有的亏吃了都能得福,比如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眼前亏”能吃吗?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能吃,因为老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明知身处不利处境,而且不值得以身犯险,当然要躲开这样的“眼前亏”才是智者所为。古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是这个道理,明知墙就要塌掉,还非得站在下面和墙较劲,塌下来压死只能说是活该,绝对不会有人说他是个英雄。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很多人喜欢的好汉,《水浒传》第六回,山贼崔道成和丘小乙强占瓦罐寺,鲁智深为伸张正义和这两个山贼发生打斗,结果因为饿着肚子体力不支,被崔道成和丘小乙打得狼狈不已。
鲁智深好汉不吃眼前亏,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吃饱肚子以后才和九纹龙史进联手除掉了崔道成和丘小乙这两个祸害。通常来看,“眼前亏”大概率是“祸”,就像鲁智深一样,如果打不赢还不知道逃跑,就有可能命丧山贼之手,吃眼前亏,无异于自取其辱,只有头脑简单冒失逞强的莽夫才会干这样的蠢事,所以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吃眼前亏。
第二种不能吃的是“糊涂亏”。吃亏是福,糊涂是福,都是郑板桥的名句,糊涂虽然是福,但吃糊涂亏却不是福。一个人吃亏,得吃在明处,不但自己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个亏是怎么回事,最好别人也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你吃亏。
如果吃了亏还稀里糊涂,没人知道你吃了亏,那这个亏就等于白吃了一趟,不但自己毫无长进,有可能别人还觉得你占了便宜,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吃了亏以后至少要让自己亏有所思、亏有所获,所以第二种不能吃的亏就是“糊涂亏”。第三种:不听老人言的亏不要吃,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多年轻人对长辈苦口婆心的话不屑一顾,等到摔了跟头吃了大亏,才明白什么叫“自食其果”。
老人言不一定对,但很多时候,老有老的资历,老有老的认知,时间的积累,本身就是千金难买的经验,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走过的路,吃过的饭,经历过的事儿,都会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说老人的话,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听一听,可能不全对,但有些忠告的确是金玉良言!
不怕吃亏的人往往吃不了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