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训
-
吕家训名字打分和寓意「吕家训姓名测试打分」
吕家训是一部由北宋文学家吕本中创作的家训著作,其名字深受赞誉和广泛应用于起名领域。我们从姓名起名方向出发,对吕家训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对其名字评分、寓意、五行分析、吉凶...
起名知识 2023-11-04 17:30:02
【颜氏家训四:治家篇(2)】
【原文】
妇主中馈[1],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2]。
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3],助其不足,必无牝鸡[4]晨鸣,以致祸也。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简[5],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6],争讼曲直,造清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南间贫素,皆事外饰,车乘衣服,必贵整齐;家人妻子,不免饥寒。河北人事[7]多由内政[8],绮罗金翠,不可废阙,羸马悴奴,仅充而己;倡合[9]之礼;或尔汝[10]之。河北妇人,织纴组紃[11]之事,黼黻[12]锦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
太公曰:?养女太多。一费也。?陈蕃[13]曰:?盗不过五女之门。?女之为累,亦以深矣。然天生蒸民,先人传体,其如之何?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吾有疏亲,家饶妓媵[14],诞育将及,便遣阍竖[15]守之。体有不安,窥窗倚户,若生女者,辄持将去[16];母随号泣,使人不忍闻也。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17]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18]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19],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20]阿姑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
婚姻素对[21],靖侯[22]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23],责多还少,市井[24]无异。或猥婿[25]在门,或傲妇擅室[26],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27]之一也。
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28]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29],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30]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31]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32]也。
吾家巫觋祷请[33],绝于言议,符书章醮[34],亦无祈焉,并汝曹所见也,匆为妖妄之费。
【注释】
[1]中馈: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
[2]干蛊(gǔ):蛊,蛊惑,这里指女人主事。
[3]君子:古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4]牝鸡:母鸡。啼晨是公鸡的职分。古人用?牝鸡啼晨?来比喻阴阳颠倒,女人把持家务、政务。
[5]婚姻之家:亲家。
[6]持门户:当家的意思。
[7]人事:交际应酬。
[8]内政:家庭内部事务,这里借指主持家务的妻子。
[9]倡合:夫唱妇随。
[10]尔汝:指夫妻间互相轻贱。
[11)纴组紃:纴为缯帛。组为用丝织成具有纹采的丝带。川伪圆形像绳的带子。
[12]黼黻(fǔf?):古代礼眼上所绣的花纹。
[13]太公、陈蕃:太公,即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人(今山东省日照市)。著名军事家和西周的开国元勋。传说八十岁遇周文王,后助武王灭纣,封地在齐。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年轻时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恒帝延熹八年,升太尉,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14]家饶妓媵(j?y?nɡ):家中有很多姬妾。饶,多。
[15]阍竖:守门人。
[16]持:夺走,指将女婴抢走或杀害。
[17]兄弟:指女儿的兄弟。
[18]姊妹:指儿子的姊妹。
[19]行:指女儿出嫁。留:指儿子娶媳妇。
[20]落索:冷落萧索。阿姑:婆婆。
[21]素对:清寒的配偶。素,寒素。
[22]靖侯:即颜之推九世祖颜含。
[23]锱铢:均为古代很小的计量单位。比喻微小的事物。
[24]市井:古代做买卖之处,也用以指商人。
[25]猥婿:猥琐(wěisuǒ)低贱的女婿。
[26]傲妇擅室:娶来的媳妇凶悍霸道。
[27]百行:封建社会上大夫所订立身行已之道,共有百事,称之为百行。
[28]卷束:南北朝时,书籍是抄写在绢帛上,然后卷成一类收藏,称之为书卷。
[29]部帙:古代书籍按内容分为若干门类称部,引申后称一种书为一部书。帙:古人用以装书卷的书套。
[30]点污:点通?玷?。
[31]《五经》:儒家经典,指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乐经五种典籍。
[32]秽用:指把书卷用于不干净的地方。
[33]巫觋(wūx?):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祷请:向鬼神祈祷请求。
[34]符书: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35]章醮:拜表设祭,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道士消灾之法。
【译文】
妇女主持家中饮食之事,只从事酒食衣服并做得合礼而已,国不能让她过问大政,家不能让她干办正事。如果真有聪明才智,见识通达古今,也只应辅佐丈夫,对他达不到的做点帮助。一定不要母鸡晨鸣,招致祸殃。
江东的妇女,很少对外交往,在结成婚姻的辛家中,有十几年还不相识的,只派人传达音信或送礼品,来表示殷勤。邺城的风俗,专门让妇女当家,争讼曲直,谒见迎候,驾车乘的填塞道路,穿给罗的挤满官署,替儿子乞求官职,给丈夫诉说冤屈,这应是恒代的遗风吧?南方的贫素人家,都注意修饰外表,车马、衣服,一定讲究整齐,而家人妻子,反不免饥寒。河北交际应酬,多凭妇女,绮罗金翠,不能短少,而马匹瘦弱奴仆憔悴,勉强充数而已,夫妇之间交谈,有时?尔??汝?,相称,用词并不拘泥于此。
河北妇女,从事编织纺绩的工作,制作绣有花纹绸布的手工技巧,都大大胜过江东的妇女。
姜太公说:?养女儿太多,是一种耗费。?后汉大臣陈蕃说过:?盗贼都不愿偷窃有五个女儿的家庭。?女儿办嫁妆使人耗资、受害也够深重了。但天生众人,都是祖先的后代,怎么能对她们样呢?世人多有生了女儿不养育,残害亲生骨肉,这样的人岂能盼望上天降福吗?我有个远亲,家里有许多妓妾,将要生育,就派童仆守候着,临产时,看着窗户靠着门柱,如果生了女婴,马上拿走弄死,产妇随即哭号,真叫人不忍心听。
妇女的习性,大多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妇,宠爱女婿那女儿的兄弟就会产生怨恨,虐待儿媳妇那儿子的姐妹就易进谗言。这样看来女的不论出嫁还是娶进都会得罪于家,都是为母的所造成。以至俗话谚语有道:?落索阿始餐。?说做儿媳妇的以此冷落来相报复婆婆。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弊端,能不警戒吗!
婚姻要找贫寒人家,这是当年祖宗靖侯的老规矩。近代嫁娶,就有接受财礼出卖女儿的,运送绢帛买进儿媳妇的,这些人比量门祖家势。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区别,以至于有的门庭里弄来个下流女婿,有的屋里主管权操纵在恶儿媳妇手中,贪荣求利,招来耻辱,这样的事能不审慎吗!
借别人的书籍,都必须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这也是士大夫百种善行之一。济阳人江禄,每当读书未读完时,即使有紧急事情,也要等把书本卷来整齐,然后才起身,因此书籍不会损坏,人家对他来求借不感到厌烦。有的人把书籍在桌案上乱丢,以致卷资分散,多被小孩婢妾弄脏,又被风雨虫鼠毁伤,这真是有损道德。我每读圣人写的书,从没有不严肃恭敬地相对。废旧纸上有《五经》文义和贤达人的姓名,也不敢用在污秽之处。
我们家里从来不讲巫婆或道僧祈祷神鬼之事;也没有用符书设道场去祈求之举。这都是你们所见到的,切莫把钱花费在这些巫妖虚妄的事情上。
【简评】
本篇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很多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第一,提倡为上者做出表率,要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第二,治国和治家一样,都要宽严适度: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冶家的宽严、标准也与冶国相同。
第三,强调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并且分清节俭与吝啬之间的界限: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并举当时发生的一些正反事例加以说明,以增加说服力。
第四,反对溺杀女婴,认为天生众人,都是祖先的后代,怎么能对她们样呢?世人多有生了女儿不养育,残害亲生骨肉,这样的人岂能盼望上天降福吗?这种观点,在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第五,反对婚嫁索要彩礼,认为这种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什么区别。
第六、借别人的书籍,都必须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这也是士大夫百种善行之一。要爱惜书籍,不要用在不干净之处。?敬惜字纸?,后来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
第七,不讲巫婆或道僧祈祷神鬼之事;也不去用符书设道场去祈求之举。告诫后人切莫把钱花费在这些巫妖虚妄的事情上。
第八,作为婆婆,对女婿、对儿媳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这样家庭才能和睦。
但本篇也有一些偏颇之处:轻视妇女,认为女人只能主持家中饮食之事,只能从事酒食衣服并做得合礼而已,国不能让她过问大政,家不能让她干办正事。不然就是母鸡司晨,招致祸殃。另外对各地妇女不同的行为加以评点,也明显不满邺下妇女在外抛头露面的做法,认为只有像江东妇女那样,很少对外交往,在结成婚姻的辛家中,有十几年还不相识的,只派人传达音信或送礼品来表示殷勤,这才是恪守妇道。
【一起走的文言文】
1.“正好路过一起走可以吗”如何用文言文描述
“正好路过一起走可以吗”用文言文描述如下:
”适①过②,同行③可④乎⑤“?
其中:
①适:恰巧,刚好
②过:路过,经过,走过
③同行:一起走,一起行进
④可:可以
⑤乎:疑问词“吗”
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文言文名著举例
古诗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诗经》《千家诗》
古文类
《孝经》《易经》《论语》《礼记》《尚书》《春秋》《战国策》《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大学·中庸》《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吕氏春秋》《楚辞》《忍经》《金刚经》《资治通鉴》《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格言联璧》《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六韬·三略》《百战奇略》《龙文鞭影》《***语》《幽梦影》《传习录》《智囊》《曾国藩家书》《世说新语》《对联》《闲情偶寄》《梦溪笔谈》《随园诗话》《文心雕龙》《笑林广记》《浮生六记》等
历史类
《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清史稿》等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2.“走”在古文里怎么表示
指东向西君说得不错。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可以用行、步、履、举步如:日行千里乃自强步,日三四里。(乃自强步:就自己勉强行走。)
如履薄冰举步轻捷不能举步“趋”是急走、快步走的意思。如果表达的是快走用“趋”。
如:鲤趋而过庭。(古代晚辈不能在长辈跟前慢吞吞地走,所以孔鲤在他父亲孔子面前快步走过庭院。)
至于说“步在古文里头是现在走两步的意思”,用古话说就是“再举足为步”。举足两次在古代为一步,就是说现在的两步在古代称为一步。
但是这个步字是名词,与当动词用的步是两码事。今天还常说“步入会场”,意思是“走进会场”,这个步字是文言动词,由古汉语而来,相当于白话的“走”。
3.形容两条路的人走不到一起的古文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4.“走”在古文里怎么表示
指东向西君说得不错。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可以用行、步、履、举步
如:日行千里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乃自强步:就自己勉强行走。)
如履薄冰
举步轻捷不能举步
“趋”是急走、快步走的意思。如果表达的是快走用“趋”。如:鲤趋而过庭。(古代晚辈不能在长辈跟前慢吞吞地走,所以孔鲤在他父亲孔子面前快步走过庭院。)
至于说“步在古文里头是现在走两步的意思”,用古话说就是“再举足为步”。举足两次在古代为一步,就是说现在的两步在古代称为一步。但是这个步字是名词,与当动词用的步是两码事。今天还常说“步入会场”,意思是“走进会场”,这个步字是文言动词,由古汉语而来,相当于白话的“走”。
5.古文中"走"的意思
含义不是唯一的,要有上下文才能准确的说明。
把所有的都列出来,你参照上下文判断吧。
走
zǒu
(1)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
同本义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4)
逃跑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史记·项羽本纪》
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
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
往。奔向某地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杜牧《阿房宫赋》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8)
泄漏
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
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10)
丧失,失去
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11)
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12)
步行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13)
遵循;沿着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14)
[亲友间]拜访,访问如:走娘家;走亲戚
(15)
旅游如:走遍全国
(16)
[口]∶滚开,离开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17)
改变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吕氏家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