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魏罃

    魏王魏罃,战国初期

    【战国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为何魏国却最终衰落呢?】

    战国时期,群雄纷起。他们彼此征伐,互相厮杀了200年。在漫长的割据混战中,各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在政治上具有战略眼光,在军事上能够运筹帷幄,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的优秀人才。大争之世,争于实力,而实力却来自人才对国家的改造。所以,对于这种滚滚的人才洪流,诸侯国君们都争相聘请。于是,便出现了韩非子所说的“臣卖智谋,王卖官爵”的情况。但是对人才的利用是个自古以来的难题,若用得好,则可以富国强兵,称雄天下;若用得不好,便会招致身死国衰的下场。这方面魏国是个突出的例子,可以说,魏国因人才而强盛,亦因人才流失而灭亡。

    魏国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当时其国内国内人才济济。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公元前403年,魏文侯继位。魏文侯是位贤明的君王。对内,他任用李悝,西门豹等人,修明内政;对外,他任用名将乐羊、吴起,尤其是在战略战术造诣极深的吴起。终吴起在魏时期,吴起率魏军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竟高达六十四次。于是,吴国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国土,使魏国拓地千里,其国土增加了近一倍。向东,吴起打败了齐赵联军。可惜,等到魏文侯死后,吴起便受到了政敌的排挤和后任君主魏武侯的猜忌,最终被迫逃往楚国。伴随着吴起的离开,魏武侯不但摒弃了魏文侯在位时的对外政策,还相继与赵、韩、齐、秦结怨。到了此时,魏武侯不过是依靠魏文侯时代打下的牢固基础而逞威一时罢了。

    吴起被逼走后,当时魏国还有位年轻的奇才公孙鞅。此时魏国君主为魏惠王,其宰相便是逼走吴起的公叔痤。当时公叔痤病重不治,他知道公孙鞅才能突出而竭力向魏王推荐,并建议魏惠王若不任用,那么就将其杀掉。然而魏惠王却以为公叔痤年老昏聩而不听,后来便听任公孙鞅逃往秦国。不久后,公孙鞅主持秦政进行变法,并替秦国训练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因为魏国此时先后与列国交恶而发动了马陵、桂陵之战,却惨遭败绩。公孙鞅瞄准时机,趁虚偷袭魏国驻守在河西的军队,迫使魏国与秦国议和并顺利夺取了魏国黄河西岸的国土。此后,由于秦国的逼迫,魏国不得已从山西安邑迁往河南大梁,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到此,自魏文侯时代开创的霸业,遂告终结。

    魏惠王时代,庞涓作为鬼谷子的门生得到了魏王的赏识而主持魏国军政。为了兑现当初下山的诺言,庞涓找来了同窗好友齐国人孙膑。但是屡次论兵之后,庞涓却自感不如孙膑,为防止孙膑危及自己的地位权势,庞涓便设计陷害孙膑。孙膑被迫逃脱后,后来作为齐国的军师参与了齐魏争霸战,并击败庞涓于桂陵,随后又在马陵战役中大败魏军,杀死庞涓。作为魏国霸权衰落的分水岭,魏国国势从此衰退。

    张禄本是魏国人,只是因为杰出的外交才能而引起了他的上级猜忌。于是,其上司便诬告张禄卖国而将其收押。一番严加拷打后,装死的张禄靠贿赂看守者而逃出生天。当张禄逃往秦国后,他改名为蔡睢,并担任秦国宰相。针对秦国当时的战略错误,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张集中兵力攻打周围国家,避免千里奔袭劳师无功的错误战略。之后,秦国在此战略的指导下,把战争矛盾首先对准韩魏进行蚕食,魏国进一步受到秦国的压迫而江河日下。

    这时已经到了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因为秦国频繁地施展远交近攻,首先遭受打击的韩魏两国不仅内政混乱,而且军力疲弱,民心动荡。秦国瞅准实际,又一次发兵攻魏。在这种情况下,无奈的魏王只好启用名将信陵君。信陵君颇通兵法,且在诸侯中很有威望,曾在邯郸之战中大败秦军,并率联军攻到了秦国的函谷关。因为信陵君在各国中享有威名,所以当他执掌军政之后,各国纷纷出兵相救,并又一次挫败了秦国东出。但是,随着信陵君的威望日隆,魏国便深感其功高震主。于是,引起魏王猜忌的信陵君很快便被剥夺了军权。忧愁郁闷之下,信陵君开始放纵自己,并在不久后去世了。从此,魏国对秦国再无还手之力,直至亡国。

    魏文侯以得人才而兴盛,魏武侯与魏惠王以失去吴起、商鞅而衰败。在这短短的几代人手里,魏国有极其优异的人才,而不能任用,却屡蹈覆辙,并先后抛弃了这五位威震四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终于导致了国家的败亡。当然,魏国败亡不仅在人才这一方面,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与毫无目的的扩张方向亦是魏国败亡的主因之一

    魏王魏罃相关文章:

  • 魏王春名字打分和寓意「魏王春姓名测试打分」

    魏王春名字打分和寓意「魏王春姓名测试打分」

    本文将从姓名起名、名字的寓意、五行分析、吉凶评价、意义等多个方面详细说明魏王春的名字,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探索魏王春名字打分和寓意「...

    起名知识 2023-11-23 10:29:21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