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轩介绍

    陈济轩介绍,梅江桥的梅江桥的故事

    【梅江桥的梅江桥的故事】

    广东梅州北邻赣南、闽西,东接潮汕,是粤东的门户和水陆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梅州成为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因此,梅州人民十分希望能在梅江上建一座大桥。

    七十多年以前,梅城的开明人士黄荣樵、黄燮南、曾汉南、饶芙蓉、刘耀初、卢耕父等人,发动梅州人民和广大的海外梅州侨胞,建起了当时广东省屈指可数的一座钢筋水泥大桥,从而谱写了一曲梅城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的动人篇章。

    黄荣樵、曾汉南等人经常聚在一起,商议建桥的事宜。黄荣樵早年在广西任县知事,后来因为同情革命党人和厌恶官场,就自动放弃官职回到家乡梅州。由于黄荣樵足智多谋,人缘又好,因此,梅城政要人物多次登门拜访。黄荣樵乐善好施,把修桥补路等看成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曾汉南原来是一个山村小学的教师,为了躲避土匪的袭扰而碾转来到梅城,在水南公学任教。他为人忠厚,做事稳重大方,是慈善中人,对家乡修桥补路的事尤为热心。黄荣樵、曾汉南等人下决心一定要把梅江桥建起来,以此来造福梅州民众和四方来客。经过一番的筹划,他们决定一方面发动梅州人民发扬爱国爱乡精神,尽力捐款建桥,一方面利用侨乡优势,动员梅州籍的华侨捐资。于是,梅县县长(今梅州市梅县区)彭精一和发起人当即成立了建桥筹备小组,马上开展工作。

    十月的梅城,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施工的大好时节。1931年10月26日,梅江桥正式动工兴建。那时,在一条大江上兴建钢筋水泥大桥,不仅在梅城就是在粤东地区都是闻所未闻的,在广东省恐怕也为数不多。这充分显示了客家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建桥开始,资金严重短缺,施工器械极为落后。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黄荣樵不得不命令工程暂缓。于是,他派曾汉南专程到汕头请教自已的昔日好友、驻汕法籍工程师龚神父。经粗略计算,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约需大洋12万,这对于梅州来讲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下去,筹备组四处奔走,呼吁大家认捐。在这前后共有8000多人捐款。各商家店铺也纷纷赊借水泥、钢材给建桥筹备组。在资金再度青黄不接时,黄荣樵一面介绍德大兴、金生庄、黄昌源等商号借款接济,又蒙干事陈济轩认捐一桥墩,一面写信动员梅县籍(今梅州市梅县区)的华侨认捐。结果,侯广夫人在南洋募得1.2万多元,由东洋探亲归来的潘植我捐助1.5万地。为了褒扬侯广夫和潘植我二人为梅江桥所作的贡献,建桥筹备组特地为二人写了赞语。在爪哇吧城,燕络英剧社举行义演,将得大洋2100元全部捐给筹备组。此外,南洋华侨帮助筹备组在南洋发行三期彩票,除颁奖以外,实得大洋21223元,他们把这一巨款全部寄给筹备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梅江桥终于在1934年初步建成。桥建成以后,在桥的北端建有一碑亭,将建桥经过及主要捐资人的相片、芳名镶泐其上,以垂后世,永志功德。可是,后来碑亭被毁,碑石丢失。1991年,梅州市人民政府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建桥的有关资料,于是拨款按原碑内容于桥的南岸西侧重建碑亭,以供后人瞻仰。

    梅江桥原桥长278.5米,宽阔6.65米,分十三孔,为连拱弧形钢筋水泥大桥。当时的桥面,中间只铺木板,桥的两端,砌筑石阶梯行,行人拾级而上,车辆不能通行。1950年和1965年,梅县人民政府(今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两次斥资改铺水泥桥面和扩建人行道,并加筑立体交叉引桥,使它能通行车辆。修葺一新的梅江桥全长300米,宽12米,更加显得巍峨壮观。现在人们看到的是1965年时扩建的。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到梅城时,称赞梅州是“文物由来第一流”。

    梅江桥建成以后,要嵌上“梅江桥”三个字和“桥联”。当时主持者曾公开征求书法家供献翰墨,还公开征求佳联,以彰盛事。一时,梅城的文人雅士纷纷挥笔,撰联应征,一时佳作尽献。结果,周辉甫、宋汪若、谢心源三位书法家写的分别用在桥拱中间两面和桥背中间。而当时入选拟取录的佳联则未印其上。现在把他们集录如下。

    入选第一名佳联的是:

    梅属地灵,功成之用仙鞭石;

    江横天堑,普渡何须鹊架桥。

    另一副入选而未取录的佳联是:

    梅水架长虹,不用祖龙鞭石;

    江山留胜迹,且看司马题桥。

    这两副桥联,都是十一个字,“梅江桥”三个字都嵌入其中,前后紧凑,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写得有气势,对仗也工整,称得上是佳作。

    陈济轩介绍相关文章:

  • 陈济佳名字打分和寓意「陈济佳姓名测试打分」

    陈济佳名字打分和寓意「陈济佳姓名测试打分」

    你会怎么做?陈济佳,名字五行分析中属于“济水木”命,寓意着如一条清澈的溪水,温润而富有生机。陈济佳名字评分为80分,名字意义正面积极,吉凶平衡,适合男性使用。陈济佳应该积极进取...

    起名知识 2023-12-05 17:34:42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