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的书

    郑玄的书,《三国史话》52:一代大儒郑玄

    【《三国史话》52:一代大儒郑玄】

    郑玄是《三国演义》记载中偶尔闪烁过的一个人物,所占份量很轻,只被提及是几个厉害角色的老师。但实际上,郑玄是东汉末年第一著名大儒。此一回书评就来看看郑玄的故事。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潍坊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早年入太学攻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等,跟着张恭祖学习《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又从马融学习古文经。经过多年游学之后,回归家乡聚徒授课,弟子多达数千人,终于成为一代大儒。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做官,最后病逝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享年七十三岁。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用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作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计一百多万字,世称“郑学”。

    郑玄最大的功绩是编辑、注释了“三礼”。汉代《礼经》只凭师授而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三礼”这个名称虽然是马融、卢植提出来的,但却是从郑玄分别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之后才确定下来的。《礼记》49篇的选辑本得以独立成书,也始自郑玄。“三礼”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献,但其中很多记载我们很难从原文里弄清楚,郑注则帮助我们弄明白“三礼”的内容。自古以来研究郑玄礼学的著作浩如烟海,并分为“中郑”、“驳郑”两派,这更说明郑玄礼学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郑玄墓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郑公后店村,墓前有郑公祠,始建于东汉末年,历经唐、清、民国多次重修。祠前有古柏,相传为郑玄所植。祠侧原有石碑多块,今存其二。1986年郑玄墓被公布为高密县(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孜孜不倦的青少年时期。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他自幼天资聪颖,喜好读书,又勤奋好学,到了十二三岁时,已经能够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等儒家“五经”。到了十五岁时,他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音chèn,趁)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誉为神童。

    山东首屈一指的经学家。郑玄虽然潜心钻研经学,但因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苦。在十七岁那年,他为了生计出任乡啬夫之职,不久便晋级成为乡佐。他边工作边坚持学习,到二十岁时,已经博览群书,具有了深厚的经学功底。

    郑玄受到当时名士、太山太守、北海相杜密赏识,升调他到郡里为吏录。后又拜师于兖州刺史第五元先,先后学习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之后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在此期间,他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州,遍访名儒,虚心向他们学习,探讨钻研有关学术问题。

    到了三十岁时,郑玄已经成为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识在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无出其右了。

    苦心研究传播经学。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不满足于这些成就。他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人马融为师,共学习了七年时间。临别之时,马融感觉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预感能超过自己,他对众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郑玄四十多岁时,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百家之学无所不通,远近有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因为家里很穷,他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

    168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现居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列为党人,171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锢。

    郑玄从四十四岁被禁锢,到了五十八岁才得到赦令,前后长达十四年。在此期间,他打破了经学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郑学”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自187年开始,朝廷多次征召郑玄为官,都被他婉言谢绝。189年之后,郑玄继续在家乡隐居,收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他的弟子遍布天下,著名的有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

    191年,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避乱于徐州,196年从徐州返回高密。据《后汉纪·献帝纪》记载,高密一县因为黄巾军敬重郑玄而始终未受到劫掠。

    198年,汉献帝征召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并赐专车一乘,所过郡县当地首长都亲自迎送。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专车到达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虽然实际上并未到任就职,但因已经拜受此命,故世人尊称他为郑司农。

    200年,郑玄已经七十三岁高龄了,饱经了人世沧桑,经常感觉身体不适。但此时袁绍和曹操大军正在官渡决战,袁绍为壮大声威,争取民心和声望,叫儿子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就病逝在该县。

    郑玄享有极高声望。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我简单摘录几句后世评价,谨供大家参考。

    他的同门师弟华歆评价郑玄说:“伏见故汉大司农北海郑玄,当时之学,名冠华夏,为世儒宗。”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认为郑玄可比肩孔圣人:“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范宁)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说:“如郑康成一代大儒,郑兴、贾逵亦深于经学,乃不入《儒林传》。”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顾炎武有诗赞郑玄曰:

    黄其军

    ???作于2018年4月11日(古历二月廿六)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回

    曹操为之“床头捉刀”的崔琰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回

    被抹得一团漆黑的曹真

    毁誉参半的魏延

    【后汉书郑玄传】

    郑玄字康成,年青时曾担任乡间小吏。他不愿担任这种职务,父亲对此多次表示气愤,但不能制止他。于是他就去太学求学,又跟东郡的张恭祖学《周官》《札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后来)认为崤山之东没什么名师可求教了,就西入函谷关经由涿郡的卢植拜扶风马融为师。马融门徒四百余人,能受到他当面教诲的(只有)五十多人。马融平素很自负,郑玄在他门下,三年都未能得到当面讨教的机会,(马融)只是让水平较高一点的弟子向郑玄传授学问。郑玄就找来书日夜钻研诵读,从来没有懈怠、厌倦过。(有次)适逢马融集中诸弟子,考论图纬方面的学问,他听说郑玄长于算术,就召郑玄一起在楼上考论,郑玄乘机跟大家一起向马融请教疑难之处。请教完疑难问题,郑玄就告辞回乡了,马融(知道后)慨叹地对门徒们说:“郑玄离去之后,我的学问就会东传了。”

    郑玄自游学始,十余年后才回故里。(后来)他的门徒已有千人左右。当时任城的何休极为喜好《公羊》之学,后来还著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毂梁废疾》三本书。郑玄则对《公羊墨守》作了更深的探究,针砭《左氏膏肓》的失误,将《毂梁废疾》中未说清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解说。何休见到这些之后赞叹道:“郑康成掌握了我的学说的精髓,用我的学说来指出我的不足了!”

    当时大将军袁绍总领冀州军队,他派人去请郑玄,并趁势大宴宾客。袁绍的宾客中有不少豪杰俊才,都很有才学善于言辞,他们见郑玄是个读书人,但并不认为他是个博学之人,都争着向他提些怪问题,此起彼伏不断。郑玄一一针对提问进行答辩,宾客中没有人不叹服。那时汝南的应劭也归附于袁绍了,就势也自我介绍道:“原太山的太守应中远,面朝北拜您为师,称是您的弟子,怎么样?”郑玄笑着回答:“孔子的门下以四科相考问,颜回、子贡这类人是从来不称道官阶门第的。”应劭脸上随即显出了惭愧的表情。

    郑玄的书相关文章:

  • 郑讲书名字打分和寓意「郑讲书姓名测试打分」

    郑讲书名字打分和寓意「郑讲书姓名测试打分」

    你会有什么感受?郑讲书,这个名字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通过对其名字的打分、寓意、五行分析、吉凶评估和意义解析,可以看出郑讲书这个名字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

    起名知识 2023-12-06 13:08:17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