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出身名门
【为什么说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
1、作战时另辟蹊径:
王阳明表面看上去弱不禁风,但他的“花花心肠”却非常多,在打仗中,王阳明从来不和敌人正面交锋,他总是声东击西,和常人的思维不一,经常把敌人搞得头昏脑胀。另外,王阳明在作战中还比较喜欢出阴招,不按常理出牌。
2、有谋略:
更为奇怪的是,即便自己兵力数倍于敌军,王阳明也不轻易出击,直到把敌人围得水泄不通、饿得半死才会诱使敌人出击。在王阳明的领导下,将士先后击败了很多处另朝廷头疼的土匪,还平定了宁王叛乱,可以说王阳明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天才。
3、理论贡献大:
王守仁的哲学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他突破朱熹的理学,独创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除了自己参透真理外,他还不论门第的广招学徒,像后来的徐阶、张居正等权倾一时的明朝重臣,都是王守仁的传人。
4、政治水平高:
王守仁的政治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朱厚照执掌的明朝,无论民间还是庙堂,都是一团糟,当时的朝堂可以说是太监的乐园。而王守仁把这些阉人玩的也是团团转,刘瑾、江彬、张永和王阳明交手后,也是死的死、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即便是权倾三朝的杨廷和在王守仁面前也不过如此。
5、文学底蕴深厚:
王守仁的文学才能也是非常突出的,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写过:“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的诗句。
再后来,他还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明朝那些事儿关于王守仁的章节】
《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宫廷妖孽,第八章传奇就此开始到第二十章新的开始,有讲到王守仁。
小说原文: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捞鱼,家里还有几个生病的亲属,每日以泪洗面。这差不多也是惯例了。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况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钱,而且他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属实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条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辈们大都曾经做过官,据说先祖王纲曾经给刘伯温当过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后世子孙虽然差点,但也还凑合。而到了王守仁父亲王华这里,事情发生了变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为他家的坟头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
扩展资料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出身名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