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功大学】李娜:属于人的顶级流行女声 | 唱功技术分析
相信大家都知道,流行声乐是诞生于西方的一种演唱方法。从最初底层百姓的自娱自乐,直到现在群星璀璨的繁荣景象,流行声乐已经走过了两百年历史。
两百年历史,如此漫长的时光洗礼,流行声乐,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领域,更是一种文化性的沉淀。
这种文化性的沉淀,很大一部分表现在它的语感上。流行声乐起源于西方,我们聆听着那些来自西方的顶级流行歌手们,使用着他们自由灵动的唱腔,忽而一个转音,忽而一段即兴李娜的英文名,这些花哨的装饰技巧,仿佛幻化成为了语言的翅膀,向我们展示着英文的魅力,向我们展示着西方文化的魅力。
所以,现在很多声乐老师谈到流行声乐的时候,总是还不忘加上“欧美”二字:欧美流行声乐。
是呀,流行声乐,透过它的唱腔,透过它的装饰音,最终凝练出来的语感,背后的文化属性,实在是和欧美,和西方,存在着不可切割的关系。
现在的,已经不乏许多唱功相当优秀,甚至顶级的流行歌手。但是,他们的语感,本质上还是相当西方化的。至多在即兴上,转音上,比较节制,没有那么狂轰滥炸。然而透过语感所流露出来的文化内涵,始终还是缺少中文本身的底蕴。
所以,酱酱一直非常肯定李健与林志炫这样子的歌手,除了发声技术本身极为强大以外,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唱腔,他们的咬字,他们的语感,是完全脱离掉了英文语境,纯正的中文表达。正如文学领域,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欧化中文越来越多,真正淳朴地道的中文,才更显价值。
比较遗憾的是,李健也好,林志炫也好,他们的中文语感,虽然造诣极高,但是,在发声技术的全面性上,始终有所欠缺。当然,酱酱丝毫没有否定这两位歌手发声技术的强大,更何况,“全面”和“专精”彼此也都是不分高低的。不过,作为一名声音研究者,酱酱当然还是希望在中文语感这条路子上,既能够听到发声技术专精的演唱者,也能够听到发声技术全面的演唱者。
说到发声技术全面的演唱者,自然就不得不提黄绮珊,她的混声形态从强到弱,她的共鸣位置从高到低,都是那么完美无瑕。不过,黄绮珊的语感,本质上也并不属于完全化的语感,而是酱酱之前提到过的中西结合式。所以,酱酱一直希望能够听到一位发声技术能够像黄绮珊那样极致,而语感又可以完全展示中文韵味的歌手。
坦率地说,这实在是太难了,单是发声技术像黄绮珊那样极致,对于许多歌手来说,就是一道无解的难题。然而,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始终不乏解答难题的人存在。李娜,就是酱酱给予这道难题的答案,她的发声技术,既如黄绮珊那般极致;她的语感,更是流淌着中文的血液,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厚重的历史。
谈论李娜的唱功,大家第一时间必定会联想到她的高音,尤其是这个高音之中,流淌着的大气蓬勃感。对于许多没有深入研究过李娜演唱的朋友们而言,“大嗓门”,应该就是这些朋友们的大概印象。
这种略显刻板的大概印象,想来还是《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名声太响所致。但是,酱酱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李娜的演唱,不仅“大气蓬勃”,亦可“闭月羞花”。
从技术角度来说,大气蓬勃,主要是强混声的效果。李娜的强混声,真是堪称一绝,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个对于流行声乐而言,正从洪荒期逐渐走向萌芽期的过渡阶段,便已经完全能够做到现代流行声乐所要求的一切优质强混声的标准:压缩,发声点小,金属芯璀璨,喉外肌松弛,上下共鸣的支撑与释放兼而有之。此外,李娜还能够在C6以内自如使用混声。毫不夸张地说,李娜的高音,在现在这个进步的时代,依然称得上最为高级的典范。
李娜是极为少有的能够实现G5以上混声音域,与G5以下混声音域之间,相互完美连接的女歌手。
并不是使用混声唱到G5以上就够了,单是如此,其实不少女歌手都可以做到。最为关键的是,能否保障我们的混声可以自如控制强弱,尤其是极强和极弱,并且还能够使得这种控制,存在于每一个音高上。
单是要在G5以上的高音,唱出来标准的强混声,对于绝大多数实力女歌手来说,就已经是难以触及的一个层次。然而李娜,从C5到C6,甚至能够自如地将声音从极强到极弱来回不断变化,能够做到如此技术控制的亚洲女歌手,在酱酱有限的认知里,除了李娜,也就只有黄绮珊和素香能够做到了。
难怪大家对于李娜的印象,就是“飙高音”和“大嗓门”。李娜的强混声使用,实在登峰造极。此外,更是还有《青藏高原》这样子纯粹的高音曲目加持,乍一听,那豪迈狂放的高音,确实最为夺人耳目。
但是李娜的英文名,也正如酱酱刚才所说的那样,李娜的演唱,不仅大气磅礴,亦可闭月羞花。闭月羞花,也就是指轻机能的使用。李娜的强混声能力,实在太过璀璨耀眼,也就使得李娜轻机能的造诣,被许多朋友忽视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其实,即便是《青藏高原》这首典型的力量型的高音歌曲,其中也不乏许多轻机能技术的使用。李娜并没有选择使用胸声成分很多的重型混声去硬莽,相反,她的头腔共鸣极为充沛,环甲肌的渗入比例已经使得她的混声形态偏向于平衡混声,在这个基础上,李娜又加入了更多咽音的力量,从而增强声音的光亮感,或者说穿透力。所以,相比韩红版本的《青藏高原》,不难发现李娜的版本更亮,更透,更有密度,这就是咽音的力量。
而在《嫂子颂》这首歌曲之中,李娜更是直截了当的使用弱混声,来展现自己的轻机能之美。副歌部分那句“亲亲的嫂子”,在前段的强声以后,立刻渐弱下来,整个混声形态的过渡转换,没有一丝一毫脱节的痕迹,可见李娜的弱混声造诣取名,比其她顶级的强混声,也是相差无几的。
弱混声当然只是轻机能的其中一环,此外还包括轻平衡混声,以及高位置共鸣,也就是头腔共鸣的整体使用,这些技术指标,李娜早已在她的不同歌曲之中,充分的呈现。可见,形容李娜“大嗓门”,实在是看低了她了。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李娜的演唱,从高唱到低,从强唱到弱,都是那么完美并且极致,而更为精妙绝伦的,就是她将这完美极致的发声技术,与她的中文语感的结合了。
首先,李娜的咬字不仅清晰圆润,同时充满着戏曲的抑扬顿挫,这就使得李娜的音色李娜的英文名,流露着一股古典主义的美感。
而宽阔的全音域,以及强弱声行云流水的变化,更是丰富了李娜中文语感的不同层次美,大至《出塞》那般巾帼不让须眉,小至《喝豆汁》那般市井小民烟火气,中文的美,中文的一切可能性,都让她唱绝了,唱尽了。
表面上这是唱腔的丰富变化,内核上则是唱腔与发声机能彼此之间不断协同,所凝练出来的最为高级的语感。
在酱酱看来,李娜当属流行歌手的巅峰,从技术性来说,她拥有世界顶级的发声技术,她的混声运用,她的共鸣运用,能够比肩国际上任何一位女歌手。
而即便拥有如此国际化并且极致化的发声技术,在表达上,李娜却是遵循着“寻根主义”,丝毫没有洋化。在她的演唱之中,我们能够听到白鹿原,呼兰河传,这些文学的壮阔。将声音之美,升华到了语言之美的境界。
她使用着最为国际化的技术,叙述着她对这片土地最为真挚热烈的情感。
wx24f8751b1f33704b.h5.xiaoe-tech.com (二维码自动识别)
u.wechat.com/MNIXJ6hXdDKSMII_JOgi2NU (二维码自动识别)
u.wechat.com/MAns_MmprUIxez2v6BXRLJc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