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中谁的英文讲得最好?
文 | 密斯桃
ID | misitao413
**女明星的英文水平一直参差不齐,因为语言环境不同,港台女明星就暂且不提。
垫底水平
女明星中,英文水平最被人诟病的要属当红小花赵丽颖。
迪奥广告风波闹得沸沸扬扬,那支不用听声音,光看口型都能看出乡镇口音的广告被当成笑料在网上传了个遍,尤其是有刘嘉玲和AB做参照,愈发显得小花赵格格不入。最后品牌为了形象,手忙脚乱撤下了这支广告。
2017年迪奥选择赵丽颖做地区形象大使,其实是件蛮耐人寻味的事。
Christian Dior Pre-Fall 17的秀场,模特穿着写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的体恤出现在T台上,这句slogan足以窥见迪奥七十余年来第一位女性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上任后意在传递的品牌形象 — Power Women。
Christian Dior Couture, 3 July 2017, Paris
「The Power Row」
这是一张来自迪奥2017年秋冬秀场现场的***,它被外媒取名为「The Power Row」。带黑帽子的大表姐Jennifer Lawrence从2012年起成为迪奥代言人,她一直宣扬的「性别平等」和Maria Grazia Chiuri想要传达的「女性主义」相辅相成。其余在座的分别是Laetitia Casta, Kirsten Dunst, Felicity Jones, 和 Elizabeth Olsen,她们都分别以「power women」的形象受人喜爱。
客观来讲,AB在这样一个「Power Row」中是有点尴尬的。
同样被质疑了是否符合迪奥品牌形象的小花赵,无论是否是为了拿下迪奥代言做铺垫,在塑造power woman的路上一直非常用力。近几年她的通稿关键词一直是「小镇女孩」,「勤奋」,「跑了多年龙套」。
小镇女孩一路向上打拼终成大明星,不忘父老乡亲,重归故里为家乡捐建修路的故事是动人的,但小镇女孩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里走得更高更远,哪怕就单从广告代言来说——赵丽颖的品牌代言目前看来整体较为本土化,要想代言更多国际大牌,避免广告***被撤的尴尬,小镇女孩终究还是需要城市化,国际化的。
那么,学好英文,只是一个开始。
初级水平
自从刘涛在热播电视剧《欢乐颂》里塑造了高知女海归安迪的形象后,似乎就沉迷于精英女性的人设里不可自拔。
说实话, 安迪这个形象,明眼人都看得出漏洞百出。一方面是编剧问题,在有亚裔玻璃天花板的美国职场,一个亚洲女性在号称东部「Boy’s Club」的华尔街做到高层需要的手段和情商可想而知。明显,安迪的人物设定不具备这个能力。
另一方面是演员本身,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工作的投行女精英安迪,开口说英文竟然是小学生水平,实在不能怪观众分分钟出戏。
但刘涛本人的公众形象其实一直是很励志的,嫁入豪门宣布退出演艺圈,后因丈夫陷入债务危机,回娱乐圈拍戏为夫还债。据说,复出4年接了28部戏赚了38亿,短短几年就还清了丈夫的债务。
她是男人眼中的贤妻,女人眼中的自立女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刘涛丈夫王珂的困境成就了后来的刘涛。2017年,刘涛被媒体报道——身家几十亿,坐拥3亿豪宅和一架私人飞机。
刘涛不是担不起精英女性这个头衔,只是刘涛和安迪刘之间,差了一口好英文。
后来居上者
说李冰冰之前,先说说另一个冰冰。
范冰冰是女星里为数不多能在前头加上「国际」二字的,有没有作品先不说,反正从「金锁」到「范爷」,她,或者她团队的公关能力有目共睹。用句时髦的行话,懂运营。
可即使走过那么多次红毯,范爷的「范儿」越来越足,英文却未见长进。在戛纳,她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每次必须通过翻译才能听懂问题。
有一年,在和韩国演员张东健一起为电影《登陆之日》做宣传时,到了媒体拍照环节,外媒用英文请她蹲下拍一张,她一脸茫然。有说中文的记者在这时大喊了一句「她听不懂的!」搞得范爷十分窘迫。
不过好在范爷有自嘲精神,在一次国际品牌晚宴上,说了几句死记硬背的蹩脚英文后,她马上大方的补充了一句,「这是我会说的所有英文了,下面我要开始说中文了。」
提到范爷其实是为了提范爷的老对手李冰冰,多年来,两人明争暗斗的娱乐新闻常常见诸报端,范冰冰好不容易拿到了《钢铁侠3》和《X战警》,李冰冰却先一步拍了《生化危机5 》和《变形金刚4》,总之,二人不合的「双冰之争」传闻在娱乐圈内旷日已久,但要说英文,范爷还真得认输。
李冰冰很重视英文学习,录制《向往的生活》时,李冰冰主动向在加拿大长大的刘宪华要求用英文交流来练习对话。有媒体开玩笑,李冰冰学英语的故事可以给考托福雅思的同学写一篇励志帖——37岁开始学英文取名,现在已经上过美国脱口秀《The View》。
尽管在《The View》里,她的用词欠妥女明星的英文名,也有多处语法错误,但并不妨碍交流,这对一个英语初学者来说已经算是极大的突破。
李冰冰曾在采访里说,「我英文的进步完全是因为拍戏,做访问,被逼出来的。我是一个强压高压之下必有进步的人,人没有压力是不行的,但那种压力下我也快崩溃了。但是你必须经过几次这样的崩溃,才能有很大的进步。」
好的演员,从很多方面体现出专业精神,没有人的成功信手拈来。
用心打磨者
1973年出生的李冰冰算是吃了年龄亏,英语入学晚了些,不过好在后来居上,尽管英文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已足以碾压圈内一众女星。
女明星的英文水平未必都与年龄有着必然逻辑,1971年出生的女演员俞飞鸿开口讲英文,大概会让许多80后,甚至90后女演员自惭形秽。
俞飞鸿在2016年的热播电视剧《东方战场》里饰演宋美龄,她在剧中的英文对白发音称不上完美,但足够让人惊艳。相比之下,现代剧《欢乐颂》里的海归安迪,反倒不像是这个年代的知识分子。
俞飞鸿为了学好英语,下足了功夫。当年去美国拍《喜福会》让她意识到英语是一项必备技能,随后,她就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语言。为了在最快的时间里实现突破性进展,她还自己另花钱聘了一位家庭教师帮她提高口语。那段时间,她会把每天的英文电视节目录下来当成学习素材。
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被媒体夸大英语水平
媒体似乎很热衷于发「流利」「发音纯正」的新闻稿。首先,「能说」和「流利」是两码事,「流利」和「发音纯正」又是两码事。
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里,江疏影和机场工作人员的一段英文对话被大夸特夸,但实事求是的说,那个口语真的就仅是停留在「能说」和「流利」之间,离「发音纯正」还隔了好几个俞飞鸿。
江疏影喜欢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在英国留学的经历,但作为留学生,她的英文水平原本就应该承受大众更高的期待。
佼佼者
女明星里倪妮,韩雪,汤唯,刘亦菲的英文都讲得很不错,不过不排除她们中有人有长期生活在***的经历。
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非英语科班出身,又几乎没有***经历的女明星中,张静初的英文水平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静初从10多年前就开始苦练英文,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女明星的英文名,从中戏导演系大专班毕业之后她并不满意自己的学历,大概在2001年左右,她就开始学习英文,目的并不是为了演戏,而是为了考研。为此,她除了在外语学院上课,还专门新东方去学习。尽管考研并没有成功,但却练得一口好英语。
以她2012年接受BBC采访为例,一听就是语音语法词汇都掌握得很扎实,叙事能力非常强,发音接近native speaker。
张静初2012年接受BBC采访***
要求演员讲好英文真的是一个苛刻的要求吗?
李冰冰在拍《雪花秘扇》时,投资人邓文迪对于她英文不好这件事是这么说的,「你是演员,你什么都得会。」
一个专业的,有敬业精神的演员在塑造角色前会做大量的功课,不仅是揣摩人物性格,熟悉他的生存环境,甚至要学会他所说的语言,演员要了解的是关于这个角色的一切。为了更好的诠释人物和作品,在涉及英文台词时,好的演员也理应避免让人出戏的尬讲。
演员背负着观众的期待,拿着高价的片酬,精进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一门语言,是工作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演员中很多人从小就四处拍戏女明星的英文名,坐在学校里上课的时间都零零散散,即使后来进入影视学院,专业课程和排练也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特殊的职业性也导致演员很少有整段空余时间来提高英文。
但即便如此,他们中不乏李冰冰,俞飞鸿这样挤时间,自己创造学习环境也要花功夫提高英文的学习者。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黄晓明,当年因为「闹太套」闹下大笑话,于是他下决心苦练,他的进步在2013年的电影《合伙人》中便可见端倪,到了最近的综艺节目《中餐厅》,明显感觉出他的英文有了质的提升。
公众形象对于任何一个公众人物来说都至关重要,一部分可以靠团队打造,但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对这份职业的态度所有人是看得见的。
当然,一定有人会说,演员为什么一定要说英文,讲好中文不就行了。那英文说的蹩脚就是爱国?是弘扬民族精神了吗?
英文是全世界广泛应用的一门语言,一个的公众人物们练习外语,是为了更正面的个人形象,是为了更优秀的作品,也是为了更好完成文化输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