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文史】民国安顺店铺史话
民国安顺鳞次栉比的店铺
一、安顺店铺知多少百货店:
民国十九年统计共74家百货店。清代,百货随洋纱输入安顺,又称“广货”。民国初年,有“安字号”百货店和“广同丰”百货店开张。民国末年较有名气的百货店有“生茂”、“现代实业社”、“广大”百货店等。张元吉创办的“坤明女界交易社”一律用女店员,专门卖妇女需要的化妆品、儿童用品、百货布匹、绸缎等,在安顺创下了妇女开店的先河。
平坝县杂货铺开设有余耀兴“德兴荣”号和韩春山、韩玉堂、范松柏等店铺。
首饰店铺:
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共31家首饰店铺。经营地点散布安顺市内,铜匠街相较集中。注册资本大者有二,余浩然的“老天宝”和夏景明的“老天成”注册资本均为13万元。
李天福系留法神学院学生,学成归国,于北京公教大学(后改名辅仁大学)任教。胡适、翁文灏等也曾在此校执教。1918年,北京政坛频繁易主,天福深恶时乱,弃教游历全国,后入黔与安顺周姓女士结为连理,并于此定居。在家人帮助下,先后在安顺西街开设“天福银楼”、“天庆金号”两处金银饰品店,雇金工9人。天福笃信天主民国时期店铺名字,从业诚信,保质保量,所制饰品皆精雕细刻,加之天福遍游欧洲诸国,深受各国先进思潮之影响,其产品时尚新颖,花色品种繁多,深得用户追捧。金器上打有“天福银楼,上上足赤”字样,安顺民间至今仍有“天福银楼”金银饰品传世。
盐业店铺:
民国三十一年统计共149家盐业店铺。经营地点散布城乡,从业者虽众然注册资本均微多为100元上下,唯陈执滨经营的“永岸分店”和雷子璋经营的“仁岸分店”较大,注册资本均为2000元。并成立有盐业公会。
平坝县食盐商号有汤兴臣、任作舟和章吉武、王平阶、刘玉清等店。
京果、酱店:
民国三十二年统计共89家京果、酱店。铺面开设在北街靠大十字一带。清道光年间,唐之元开设酱油店于北街,为安顺最早的京果酱店。清末民初京果店以经营食糖为主取名,酱油、酱、醋为辅,属自产自销,极为兴旺。其中唐之元及其子孙开设的“万兴隆”和孙起延开设的“延兴”等店较为著名。民国十五年唐之元之孙唐用逵在南街开设一京果店,牌号为“唐复兴隆酱园”。所经营的麻饼每斤重18两,比正常的16两秤多2两,以招徕顾客民国时期店铺名字,初取薄利,后销量大增,获利颇丰;另一孙辈唐厚物研制的鸡枞酱油和鸡枞干菌,于1927年贵州省实业展览会上获甲等奖。安顺“万和斋”从清朝时开始生产的荸荠粉因进贡皇家而被称为“荸荠贡粉”。到了民国初年,该商品被征集送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展于“万国博览会”,得评列为佳品,获得铜奖牌一块。镇宁县“刘顺发”号位于县城内大十字,经营当地特产“波波糖”,先为独家经售,后渐普遍。业此者,城内外已达数十家,畅销省内外各地,颇获好评。
平坝京果糖食店开设有“协康号”、“兴盛祥”和邱绍荣、严直哉、王保三、严成文等京果店。
肉铺:
民国三十二年统计共60家肉铺。经营地点集中者以大箭道为最,余者各街都有。安顺屠户散居市内,遇事而聚,互为帮衬且急公好义。
酒业坊店:
民国三十二年统计共54家酒业坊店。经营地点较集中南街至南关厢一带计16家,其余散布市内。多为坊店形式即前店作经营销售之用,后为作坊生产制作之场地。酿酒名师周绍成上世纪30年代酿造的“醉群芳”窖酒,因酒曲配制考究,内有108味中药,且酿造工艺独特,时有“周茅”之美誉。远销贵州省内外,包括港澳地区,安顺席间以用此酒待客为尊。1954年后,公私合营后化为国有民国时期店铺名字,易名“安酒”,八十年代畅销全国。然天下知“安酒”者众,知其宗源者少欤。
油业坊店:
民国三十二年统计共72家油业坊店。经营地点以西门马场上为主,多为既开油榨坊生产又设铺号批零兼营。分民用油(菜油、芝麻油)和工业用油(桐油)。注册资本稍大者为刘可礼经营的“起顺号”1000元。抗战胜利后机构奖励油类出口,安顺油市成为西路油类集中之区。因油类交易场地需要庞大,又位于车站旁边,场地狭窄,出入车辆、人马太多,商户苦无栖息之所搁置油篓,诸多不便,经县府核准在案,在原油市地址修建新交易市场。建成后成为安顺第一个规范的交易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