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取名———猪八戒融资和运营的几大疑点
猪八戒威客网最近的融资,是IT行业有些热门的话题。几个朋友一直在和我探讨威客模式的问题,我研究了网上传出的相关消息和猪八戒的模式,发现几个疑点,与大家分享:
疑点一:1000万元的融资水分
猪八戒宣称获得重庆博恩科技公司1000万元风险投资。这句话的疑点在哪里?1000万元到底是什么单位,人民币还是美元,或是欧元、日元。猪八戒网的CEO朱明跃做了8年的记者,不可能这么重要的信息都不在新闻中披露。
这原因只有两个外国公司起名猪八戒,要么就是这8年的记者白干了,或者发布新闻底气不足,想吹1000万美金又怕别人不信取名,干脆就不写单位了。
互联网业内盛行夸大融资数字,曾经有一个创业公司,融资了100万美金吹成了1000万美金,然后找报纸疯狂炒作。这些事情大家见贯不怪,不过,创业公司不披露货币单位外国公司起名猪八戒,只披露数字真是少见。
疑点二:猪八戒=设计师家园?
猪八戒网站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任务都是设计logo,制作网页、画banner、设计T恤。乍一看,还以为是早些前的设计师们的网站——设计师家园。除了这些产品之外,另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任务是给孩子起名、给公司起名、写个影评文章什么的。
大宗网络外包服务可能选择猪八戒么?笔者认为十分困难。涉及大额交易的外包服务领域,如4A级的广告设计、软件开发,已有十分健全的投标机制、认证机制等,在网上向“散户”发布任务,一方面很难吸引有水平的设计,另一方面容易泄漏商业秘密。
因此,猪八戒现有的模式,帮人收些小钱可能,赚大钱很难。至于之前,猪八戒对外宣称的单笔30万的任务订单,我个人认为水分太大,很难让人信服。
疑点三:发布者先打款不退费
猪八戒的运营模式中,任务的发布方,需要先把款打到网站,然后等待用户提交作品。如果作品不满意,发布者要么继续等待作品,要么付款给现有作品作者。
这个付款模式的绝对受益者有两个:猪八戒网站(收20%中介费),中标者(收80%)。而客户则是牢牢被套住,钱交了回不来,没找到好作品只能甘从天命。
一旦服务的购买者认为这种模式不划算,自然就会减少发布任务。而发布任务的减少自然就会降低出售服务者参与猪八戒的热情。长此下去,只会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