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怪谈:影视剧里的“建筑学”(第一回:《盗梦空间》)
一个自己写点小玩意的公众号转来的东西~格式内容什么的都没改~见谅啦~
长文~ 多图预警~
阅读前请先观影~
写在前面的
“怪谈”的一切文章皆非学术论文,力道很浅,专业人士权当看儿童书打发时间。知了一家之言,都为荒唐之语,看看乐乐也就过了哈~
这个系列第一篇就要写诺兰的电影,压力有点大,特地把“保护”设得结实一点。其实并不是诺兰有多么厉害(当然也很厉害),而是他给自己设立的榜样——希区柯克(拍kongbu片的那个,非建筑史学家)在空间艺术上太过传奇——知了都不清楚未来自己敢不敢去写关于希区柯克的电影空间,毕竟连建筑业内都是“毕恭毕敬”地在研究,我暂时不敢“造次”。
虽然现在写文章练手活脑是主要目的,但最终目的是想未来能给非专业或初入门的人看,知了一直在收集身边朋友的反馈意见,这次会试着分小节写,尽量划分为明晰的小点。
OK~ 咱们开始~
一 、导演的建筑师情节
克里斯托夫·诺兰绝对绝对是建筑爱好者,在《盗梦空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表现最突出的几点为;
1)男主角各种隐射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a)名字
看过知了造城梦系列的这篇文章建筑怪谈:32年造城梦(先蹭个热度:那些用来住的房子),对柯布这个“大神”应该不会陌生。而在盗梦空间中,小李子扮演的角色英文名叫Dom Cobb,Cobb这个姓的发音和法语Corbusier前四个字母Corb发音一模一样,所以翻译成中文都是:柯布。(官方的解释; 发音和梵语、北印度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里的“梦”的发音相同)
Cobb
Corbusier
b)男主作为“筑梦者”时的“建筑风格”
小李子和妻子在第四层梦境(潜意识)里“造”了一座城盗梦空间男主英文名,在其中你侬我侬,乐不思蜀盗梦空间男主英文名,而这座城的样子,可不就是柯布的“光辉城市”:
盗梦空间中的城市
柯布的光辉城市
c)对男主的评价——激进——同时也是形容柯布西耶不可缺少的词。
电影中“甲方”对男主的评价
柯布百度介绍
反正知了是不相信这些都是巧合~
2)把“建筑师”奉为崇高地位的“筑梦者”
“筑梦者”的英文Architect直译就是建筑师,有些版本的字幕还保留着直译。电影还用了大面篇幅描写这个角色位置。
小李子本来就是一位出色的Architect,因为XXX原因不敢再“筑梦”于是找到教建筑史的岳父,再找一位优秀的“筑梦者”。
嗯,上课的板书中间画着万神庙,左边是万神庙外立面和布鲁乃列斯基的圣百花大教堂穹顶,而右边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以及万神庙的墙身剖面和平面,看来岳父刚上完一节关于万神庙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穹顶影响的课。
新Architect的出现铺垫十足,除了那一丝不苟的黑板板书,还有下面这段“触不及防被碾压”的对话:
唔,比“柯布”还厉害的“筑梦者”是法国巴黎某高校的建筑系学生!(柯布西耶就是法国人后来去了美国,不要告诉我这是巧合~我不听我不听)果不奇然,当“筑梦者”Ariadne在梦中施展才华的时候,小李子就只剩下一个劲的“impressive”~
3)盗梦团队的组成,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型设计团队~
盗梦者“The Extractor” ——总建筑师:控制总方向与想法,协调各专业同时有序作业
前哨者“The Point Man”——建筑经理人:收集处理信息,完善外围工作。
筑梦师“The Architect”——主创建筑师:根据总设计师提供的方向和想法落实设计。
药剂师“The Chemist”——结构工程师:保证建筑(梦境)坚实稳固。
伪造者“The Forger”——装饰设计师:让建筑(梦境)内部更贴近现实生活需要。
整个盗梦过程也挺像建筑设计过程:
难搞的“甲方”:跟着一直“捣乱”~
难搞的“地块”: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我反正不相信这些统统都是巧合!
二、讨论到了经典的建筑学空间问题
1)拓扑空间
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非欧几何,不过知了想应该没多少人能知道这个词的意义~ 便用一个大众普遍能接受的词“代替”——各位看官只要知道建筑学本质是研究空间的学科,那其中必有一脉与数学中的空间几何有着紧密联系,比如:黎曼猜想,感兴趣的同志可以自行度娘,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知了数学学得不好,只知道一点皮毛,但很感兴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迎讨论呀~)
在盗梦空间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Penrose楼梯:
执行任务时在第二层梦境“前哨者”Arthur运用这个楼梯K.O了一个敌人。
盗梦空间中的“筑梦师”与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师设计任务很大的不同是:要运用拓扑学设计“迷宫”,困住目标人物。类似的空间描写在小说《***吹灯》中也有描写,即“***打墙”,也是一种类似运用拓扑的装置。
2)分形空间
这个词知了是真的找不到词代替了,直接用电影里的例子来解释:
两面镜子相对产生了无数的镜中镜,随着镜子层数的加深,镜中像会越来越小,但即使是极小的一个像,经过放大,依旧还是镜中镜~无限延伸,没有尽头~
而在日常建筑设计中,分形空间的运用还是挺多的,比如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上海“荣宅”:门开后还有门,继续有门,仍然有门,真的到尽头了开一扇窗让你望向外面,视线可以向无穷远延伸~
“荣宅”内景
三、用建筑学手段处理场景
这个点就只举一个例子了,不然文章又写得太长~
执行任务时在第三层梦境中的“医院”:
外表看上去是一个混凝土建筑,然而其实是用木材搭建的场景:
“告诉过你诺兰是个顶级模型控~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海拔7600米的落基山脉造了一座堡垒,坚固得足以抵御100mph的烈风,塔形的主建筑在几座山头之外都能看到。但是,它的使命确实负责一次爆炸,从最前面一道墙开始,延伸至两侧部分起爆,直至高塔整个倾倒,残骸将整整一面山体覆盖,整个镜头需一镜到底,根本没有重拍的机会。海边坍塌也是利用同比例微缩模型实拍加后期的结果。——《看电影》”
把一个木头房子“伪装”成混凝土房子这就是建筑学手段?是的。在如今的电影制作技术中本来就可以无中生有,诺兰是一个“怀旧派”非要用实体搭建拍摄。而掩盖建筑本身的建造逻辑是建筑学蛮高端的处理手法,很多建筑老师运用得炉火纯青。
比如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
在这些墙体的端头都是直接用一整块大理石石材砌筑,给人以错觉——整面墙都是用大理石直接砌筑的,太土豪了!然而其实除了墙头,其他的都只是大理石贴面而已,在贴面材质会出现明显拼缝的转角,用整块石材收束,拼缝转角连出现的机会都没有~
电影中诺兰的处理手法是一种入门级的建筑“伪装”术,使用了涂料和贴面,但最后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结束语
《盗梦空间》中还有很多与建筑学扯得上关系的场景、事件,知了只是挑了其中自己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写了出来。观影中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去看一些东西,获取更多的快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然回到电影本身想表达的东西上来讲,给我的触动还是挺大的,每次看总会让我想到这幅画: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
顶尖的艺术就是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取名,却能各自安好,知了喜欢的对此画的一个解读是:
人生如戏,所谓骷髅和肉身,只不过都是轮回的道具而已,互为利用,相伴相随,有时候很难分清谁是导演谁是玩偶…
所以呀还是回到了庄生的那句话:“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千年过去了,世世代代讨论的终极问题依旧是这些,只是换了一种载体,变了一种形式,循环往复,难道我们不就像存在于拓扑空间或者分形空间吗?
诶~这次写得有点多,下次再见啦~
PS:知了确实是对宋朝很痴迷哈,欢迎来后台讨论。
weixin.qq.com/r/filVTYfE7tqRrcMu93xs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