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要给孩子取个不太雅的小名
为什么要取小名?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的姓名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但是我们这些名、字、号之外,还要再取一个言辞并不雅驯的小名,意义在哪里 呢?
《宋史》:“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用训名。”乳名带雅字取个小名,即小名,也叫小字;训名则是大名,正式的名字。但无论如何小名同样伴随了人的一生。
人们通常什么时候会用到小名?南北朝时期,正史纪传中会有所提及取名,而在《世说新语》中所保留的当时人物对话、会面等场景里,我们可以一窥小名的使用。
东晋才女谢道韫嫁给了才气平庸的王凝之带雅字取个小名,十分不满,归家后向家人抱怨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在说,自己谢家无论是叔父,还是四个兄弟,都卓越超人,唯独自己夫君是个庸才。谢道韫提到家人时,均用小名,在这里没有直呼其名的无礼,却体现出了感情的亲密无间。
这隐然透露的亲情,其实正符合父母给孩子取小名时所饱含的深厚情感。很多小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鄙俗粗野,人们往往用“贱名”来形容小名。它的鄙俗粗野和绰号的鄙俗粗野味道不同,绰号多意在讽刺调侃,而小名则最难听处正洋溢着父母的真爱。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贱名好养活。”
古时限于医疗水平低下,新生儿存活率并不高,为人父母者之于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好好活下去。他们以一副极其谦卑的姿态,用贱物、丑陋之名,命名儿女,以期长大而不天折。《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自幼多病,当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就拜托其起个名字说:“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南北朝时期的富有宗教色彩的小名,也是这个道理。人们寄望于宗教、神佛的法力,保佑儿女长命,健康成长。哪怕是并不信佛的人,也会在社会风气的沾染下,企望一个小小的彩头。
不过,也有例外。记载宋人轶闻的《拊掌录》里就有一则欧阳修的趣事。有一僧人长老,见欧阳修家有小儿名为“僧哥”,便揶揄道:“公不重佛带雅字取个小名,安得此名?”欧阳修笑道:“人家小儿,要易长育, 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犬、马之类是也。”欧阳修以排佛著称,家人小名以佛教词汇为“贱名”,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贱名好养活”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
此外,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小名里,我们也可以摸索到一些蛛丝马迹。《史记》说他“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日犬子”。宋人俞成在《萤雪丛说》里感叹道:“如司马氏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尝择称呼之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