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诗人的“唯情”——华兹华斯的《水仙》赏析

来源:免费取名网 2021-02-23 14:02:06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水仙》即《我似一朵孤独的流云》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诗歌体现出诗人"唯情"的一面,表现了浪漫主义诗人"回归自然"的心境。作为作者的代表作,该诗展现了作者人与自然和谐以及新的自然观,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方式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 2卷第 2 5期 21年 2 02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n l i e o r p n e c d ct n P i sp y n oi c ne) o ra f g r re o d ne uai ( hl o h dS c l i cs oH h C s E o o a aS e

V o.2 . 1 5No 2 Fe r a y2 1 b u r 0 2

●文学大视野●

“归隐"人的“情"诗唯华兹华斯的《水仙》赏析张越(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汉 4 00 )华武 3 2 5

要: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 水仙》我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首诗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即《这诗歌体

现出诗人“唯情”的一面,表现了浪漫主义诗人“回归自然”的心境。作为作者的代表作,该诗展现了作者人与 自然和谐以及新的自然观,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方式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水仙》浪漫主义诗歌;;自然观;文学观中图分类号: I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2 8 (0 2 0 -0 5 -0 16 2 07 1721)2 0 1 2

威廉 华兹华斯 ( la Wodwot, 7O 8 0、 lm rs rh 1 7一1 5 ) i是 1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派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取名,国桂 9英冠诗人。他早年受启蒙主义思想,尤其是卢梭的“唯情”论和“回归自然”说的影响, 7 1年前往法国,学 19在平等、博爱、自由等口号的鼓舞下,对法国大***产生了不少幻想。 英法**爆发后,的***jiqing消退,归隐”他“湖畔,心于倾诗歌创作,并开始构建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其中的代表作如《水仙》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定下了基,调。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作家中,华兹华斯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理论深刻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诗人。华兹华斯一生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歌颂自然,他赞美

写,水仙仿佛是会动的,并沿着弯曲的海岸延伸着,眼望一去,千万朵金色的水仙随风舞动。水仙在湖光的映衬下美

丽如同精灵湖畔诗人代表作英文名,展现出了一幅恬静的大自然画作。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勾勒出唯美的意境。 第三节,诗人写到湖水随风荡起层层涟漪,巧妙地并

把湖波粼粼与水仙花对比,而衬托水仙花更加欢快,从跳得更加热烈,得诗人也

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湖畔诗人代表作英文名,使因为他完全被眼前的景色所感染,如同一个旅者来到梦想的异就国,包揽无尽风光一般。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写到

情,此时此刻自然和心灵早已成为一体,人反复“望诗凝着”可见他真的陶醉得无法自拔。水仙花也早已不是普,通的植物,而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它们代表着自然,表代

大自然的景色,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水仙》于 10写 8 4年,于对两年前和妹妹多萝茜在源湖边漫步时看到黄水仙的回忆。此时,华兹华斯虽只有三

着心灵,并使心灵得到升华。小我融人大我湖畔诗人代表作英文名,人溶于自个 然,此节尤其体现这位“隐”归诗人的情怀与自然和谐统一

十出头,已定居英国湖区数年,却自我感觉已尝尽人生百

味,于是把zhengzhi思想和抱负转移到了对自然的热情歌颂中,从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节写两年来水仙花对诗人心情的影响。虽然时过境迁,每当诗人感到忧虑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年但便看到水仙花的情景。水仙花的影子总能在诗人脑海中闪现,而给诗人的心灵带去抚慰,从并使他心中充满愉悦,心便与花共舞了,即使是生活中的波折,最终也能在自然中得到救赎。水仙花,这看似很普通的植物,了诗人魂牵成梦绕的“伴侣”。全诗的前三节都是作者的回忆。诗人用现代人留影拍照的写作手法,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了一张张美轮美奂的艺术***。无论是云朵、山川、湖水、树林还是那婀娜的水

本诗第一节告诉我们,诗人在山谷中漫步时突然发现一

片片水仙花开在湖边,开在树下,随风摇摆,姿绰约。舞

诗歌以明喻开篇,诗人把自己比喻成孤独的云朵,游荡到

了开满水仙的湖边,到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花,看不禁心旷神怡,心情从忧郁变快乐,想融入到自然中去。并

短短几行诗,就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 第二节进一步写水仙花的明亮、闪烁及其一望无际。水仙数量很多,如天上的繁星。此时,有诗人加上动态描

收稿日期:0 1 9 5 2 l一O—1作者简介:张越 (9 2,, 1 8一)男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5 1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